发布时间:2025-10-17 11:27:21    次浏览
证监会发审委对企业首发申请的审核速度再加码。本周,将有1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接受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审核趋严,今年以来已有8家被否证监会发审委对企业首发申请的审核速度再加码。本周,将有1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接受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根据证监会3月23日发布的公告,发审委将于3月27日审核11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具体看,创业板发审委将审核的8家公司分别是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科过氧化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拓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惠伦晶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主板发审委将审核的3家公司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东方新星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此外,根据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公告,3月25日将审核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曲美家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3月份以来,发审委的审核工作不断提速。过去的三个星期,审核的企业数量分别是10家、10家和12家。在发审委审核工作不断加速的同时,并购重组委的审核工作同样在有序推进。3月23日,并购重组委审核了3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其中,富春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无条件通过,深圳浩宁达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未获通过。这是本月第3家同时也是今年以来第8家并购重组被否的上市公司。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去年全年审核的近200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案中,仅9家被否。业内人士表示,从对并购重组公司的审核情况来看,今年被否的公司明显增多,这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申请的审核越来越严,这也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此外,根据证监会公告,并购重组委将于3月27日审核上海市北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南纸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IPO过会存量告急 发审委审核节奏加快“春节假期以后,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钟,终于赶在3月初完成所有材料。”江苏一位从事拟IPO企业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在接受《金证券》记者采访时感叹。中介机构加班加点,与目前IPO审核节奏加快有关。资料显示,进入3月份,证监会发审委已经连续3周保持高压工作,3月前两周上会公司均达到了10家,本周更是有12家公司上会,创出单周上会企业数量新高。 IPO过会存量告急本周共有12家公司IPO申请上会。其中,周三5家,周五7家。3月18日上会的5家公司中,除了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另外4家都获得通过。3月20日上会的7家公司则全部通过,包括6家创业板公司和1家主板公司。今年以来,每月IPO批文发放时间基本都在月底或月初,每批新股数量在20家以上。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一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排队表显示,截至2015年3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12家,其中已过会公司34家。加上3月20日刚刚过会的7家企业,IPO过会公司的总数达到41家。按照新股发行程序,分为受理、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10大主要环节。这也意味着,发审会过后,还有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三道“关卡”。“发审会到拿批文,中间顺利的话也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其中,封卷是最麻烦的,大概需要1-2周。”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这样算起来,留给IPO过会项目的时间确实不多。中介熬夜补充年报虽然发审委工作加量,但拟IPO企业过会率却保持“宽松”。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了62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57家获得通过,2家被否,3家暂未表决,整体通过率为92%。另外还有3家企业被取消审核。证监会的态度令排队企业兴奋起来。“本来拟IPO企业是打算春节前就完成年报审计的,但公司分支机构较多,紧赶慢赶才在2月底完成审计,3月初报会。”前述注册会计师对《金证券》记者坦言,春节过后,几乎每天都要熬夜到凌晨两三点钟,为的就是早点完成材料回归正常审核,早点上会。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拟IPO企业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有效期为6个月,逾期3个月不更新的话,就会被终止审查。今年年初,大批IPO排队企业就是因为补充财务资料而中止审查。据悉,截至3月19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中未过会的有578家,其中正常待审企业252家,中止审查企业326家。投行招人备战注册制春节前后历来是跳槽高峰。记者注意到,今年券商投行部门的招聘信息明显增加。记者查询各大招聘网站,发现华泰、民生、招商、万联、新时代、平安、中银国际、国信、国金、联讯证券等多家券商都在近期发出招聘投行部门人才的信息。从招聘岗位来看,大型投行招聘准保代居多,经验要求2年以上;而中小型投行则是招聘工作经营5-10年的“熟练工”保代为主。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表面上注册制实施后,上市流程的简化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将减少企业的发行费用。其实这里面减少的是监管层的审核成本,投行部门因为承担更多风险和发挥承销功能,未来在注册制下将获得更高的发行和承销费率。